2023-05-25 21:23:09 | 帮才招生网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保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转段选拔考核(以下简称“转段选拔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组织转段选拔考核,选拔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中职学生,到对口高职院校相应专业就读,探索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紧密围绕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深化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考查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组织实施
试点高职院校会同对口中职学校自主制定转段选拔考核工作方案,在中职学段第四学期报省教育厅审批,经批准后实施。转段选拔考核一般放在中职学段第四、五学期,具体时间由中、高职对口院校协商确定,其中,专业技能考核不得早于第五学期。
四、考核对象
在相应年份被试点中职学校录取并在三二分段试点专业就读,且有广东户籍、正式学籍的学生。
五、考核要求
(一)转段选拔考核应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为依据,以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考核为重点,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中职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
(二)转段选拔考核采取中职学校推荐与高职院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案由高职院校会同中职学校制定,并报省教育厅和省招生办公室备案后实施。
(三)转段选拔考核的学生须在第五学期前获得相应专业对口的下列资格证书之一:
1.获得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颁发的专业技能课程等级证书B级以上证书;
2.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含)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3.省(厅)局级行政部门或省级以上行政(厅)局授权的省级(含)以上行业学会颁发的中级(含)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获得广东省中职学校技能比赛优秀奖以上,或市级中职学校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
试点院校招生专业对以上资格证书的具体要求,由高职院校在转段选拔考核工作方案中规定。艺术类等无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经高职院校申请、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可以免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帮才招生网
(四)转段选拔考核的学生须在中职学段毕业后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学历证书。
六、考核工作程序
(一)学生报考
中职学校组织发动和推荐试点专业学生报考。非试点专业学生不得报考。
(二)中职学校推荐
中职学校根据试点专业学生综合文化知识、技能水平和德育方面的表现,按照高职院校招生计划的1.5~2倍的比例,在试点专业报考学生中,择优推荐参加转段选拔考核的学生。中职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依据转段选拔考核工作方案,以综合素质、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考核为重点,制定具体的推荐方案,推荐方案应面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和公示。推荐学生基本情况、推荐理由等,应在中职学校公示5个工作日以上。通过公示的推荐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考核程序。
(三)高职院校考核
考核由试点高职院校负责,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考核由高职院校采取笔试、认定等方式开展;专业技能考核由高职院校在对口中职学校开展,采取实操、面试等方式进行,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原则上,专业理论考核成绩占40%,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占60%,具体可由试点院校协商确定。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整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核,采取项目考核等方式开展考核。具体内容和考核方式由试点高职院校会同中职学校自行制订。
试点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和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者,经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可以免予参加高职院校考核,就读相应专业。
七、招生录取
(一)试点高职院校依据转段选拔考核工作方案,在中职学段第六学期,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比例计算总分,根据考生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将考生成绩上报省招生办公室备案。
(二)省教育厅视对口中职学校相应专业招生规模、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意愿情况、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最终确定高职院校对口招生计划,对达不到要求的试点中职学校将减少对口招生指标或取消试点资格,对办学质量高、试点工作得力、效果好的中职学校可适当增加对口招生计划。
(三)试点高职院校招生领导小组在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中,按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考试累计总分从高到低顺序,依据省教育厅最终下达的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会同中职学校面向社会进行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结束后将拟录取名单报省招生办公室审核备案、办理正式录取手续。试点高职院校根据省招生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的名单发放录取通知书,并将录取名单在学校网站上公布。
(四)已被正式录取的学生在中职学校按照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学习,第四学年进入对口高职院校试点专业学习。未被录取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中职第三学年的学习,参加顶岗实习,准备就业或参加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招生考试。
八、工作要求
(一)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顺德区教育局应成立转段选拔考核工作小组,按照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方案,配合对口高职院校做好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工作;组织试点中职学校做好转段选拔考核和高考报名工作;加强对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
(二)试点高职院校负责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方案,经省教育厅批准同意后会同对口中职学校组织实施。高职院校可根据对口中职学校试点专业的招生规模和学生素质情况,申请增加或减少招生计划。
(三)试点中职学校要配合高职院校实施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工作。组织发动和推荐符合报考条件考生报考,依据分工,配合高职院校组织实施转段选拔考核;统一组织通过转段选拔考核的学生到属地招生考试机构办理信息采集、电子摄像等高考报名手续。
(四)试点院校在转段选拔考核和招生录取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阳光招生,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做到招生章程、考核成绩、招生录取原则、拟录取名单在本校的网站上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教育纪检监察部门以及社会的监督。
(五)转段选拔考核是高职院校录取的重要依据,须参照国家教育考试的相关规定执行,严格考务管理,严肃考试纪律。考核、录取程序必须透明、公开,录取工作须在学校纪检部门监督下进行。
(六)转段选拔考核收费标准按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有关文件(《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我省普通高考文化科考试收费科目的复函》(粤价函〔2009〕279号);《广东省物价局关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新增收费标准的复函》(粤价函〔2003〕63号)执行。
(七)试点院校须按本通知要求,做好转段选拔考核工作。违反本通知要求,弄虚作假,将取消学校试点资格,并追究学校相关负责人责任。
德阳中高职衔接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中职加高职的“五年一贯制”模式;二是“对口升学”模式,即中职毕业生通过统一升学考试升入高职院校;三是“高职单招”模式,即高职院校自主招考录取高中毕业生或中职学生。
每到二年级末,学生面临实习或升学分流时,四川信息通信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班主任李江(化名)就特别纠结。“我们专业学生就业出口很好,但也希望学生能到高一级学校深造。”让李江为难的是,如果他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又担心学生考不上高职耽误实习就业,“因为每年能成功升学的学生仅占少数”。
从中职成功升入高职的学生几率不大,正成为当下四川德阳“中高职衔接培养试点”的一大难题。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德阳自2010年起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但探索的过程并不顺利。
现状:指标太少难以调动中职学生积极性
德阳现有高职院校5所、中职学校20所。目前,两类学校通过三种模式进行“衔接”:一是“五年一贯制”模式,即学生先在中职学校接受3年或2年教育,再到有合作协议的高职院校接受2年或3年教育。
二是“对口升学”模式,中职学生完成3年学习后,通过统一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2至3年教育。中职学生可自由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间没有合作关系。
三是“高职单招”模式,即高职院校自主确定标准、自主命题组织测试招考录取高中毕业生(含中职学生)。“单招”合格考生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因为“国家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德阳5所高职院校均享有“单招”权利。
“但我们发现,除了第一种模式,其余两类衔接模式,中职和高职学校的积极性都不高。中职升高职的学生比例还不到10%。”德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北坦言。他以“高职单招”为例,“每年高职院校投放给中职学生的指标很少,专业数量也不多”。
记者查阅德阳几所高职院校近两年的“单招”简章也印证了这一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单招普高学生310人、中职学生50人;四川司法警官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单招普高学生110人、中职学生30人。
高职院校投放的指标较少,导致中职学生报考高职的愿望和积极性不高。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2300多人,每一届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40人左右。该校党委书记、副校长张登智说:“录取的名额太少,学校只按照相应的指标组织有意愿的学生复习。而且,学生一旦开始顶岗实习,能收心回来复习备考的学生也不多。”
对中职学校“升学名额少”的抱怨,高职院校也感到委屈。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明军说:“对口升学和单招计划都是经省教育考试院控制核定的,学校不能随意增减名额。”不过他也承认,因为分给中职的指标很少、中职升高职比例较低,导致了中职学生升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原因:中职忽视人文素养教育,高职不认可
高职院校不愿投放给中职学校更多招生指标,折射的其实是他们对中职生源素质不认可的现实。
“高职院校不愿意招中职学生,他们更喜欢通过高考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选拔生源,认为普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优于中职学生。”胡北分析说。
吴明军认为,这也不能全怪高职院校看不起中职学生,因为从多年的招生情况看,高职院校明显感觉到从普通高中招收进来的学生比中职升上来的学生要“好管理得多”,“普高学生无论文化知识、行为习惯都比中职学生好”。
而对中职学生在应用技能和动手实践方面的优势,吴明军认为也并不能凸显,有时反而会成为劣势。“动手操作和实践其实是很容易掌握的,普高学生进校后很快也能上手。而如果中职学生在高中实践中养成了不好的操作习惯,要重新纠正过来比教一个新手更麻烦。”
胡北也提到,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确实存在欠缺。“一些中职学校只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忽视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只教给学生‘怎么做’,而忽略‘为什么做’。很多学生理论没学懂就跑去车间学技术,到车间只知道在焊接,但为什么焊接却说不出来。”
学生和家长“尽早就业”的观念也是中职学生难以沉下心来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原因。“大部分送孩子读中职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尽快学到一门技术,早点工作挣钱,而大多数学生自己也不愿意坐在教室里啃书本,只想早点到工厂、车间实践。”胡北说。
记者采访发现,每年90%以上的就业率让部分中职学校对语文、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程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课程不那么看重,认为只要学到技能,能就业就行。
对策:规范中职办学,改革招生政策
德阳决定扭转高职院校对中职学生“不感兴趣”的现状,同时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2013年秋季,德阳提出“六项要求”规范中职学校办学行为。
“从教学管理、招生行为、学籍管理、管理体制、校园环境等6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提高中职教育质量。”胡北说,教育局走访调研了不少中职学校后发现,大多数学校都存在课程、课时未开齐开足的情况,对学生的管理也比较松散、随意。
德阳还成立了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德阳市职业教育中心,配备岗位和编制,负责指导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督查是否规范办学等。“我们提出职教也要聚焦课堂、完善课程、关注教研,通过开展中职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说课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胡北说。
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也要转变。四川省陶研会常务副会长姚文忠说:“大多数学生家长认为中职教育是‘终结性教育’,学生毕业后应该马上就业。这导致中职学生报考高职的积极性不高,一来二去,高职院校也失去了在中职学校选拔生源的动力。”
对目前高职“对口招生”和“单招”中下达给中职学校的生源指标不到10%的现状,姚文忠建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改革招生政策,适当放宽招生计划,让更多中职学生升学有望。“中高职学校应加强人才培养目标的沟通,高职院校要拿出更多专业与中职对接,在技能课程上避免重复学习等,真正让进入高职的中职学生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德阳对中职学校的规范管理很快见到了成效。不少家长对待职业教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还有家长把已经考上普通高中的孩子“劝”来接受中职教育。
胡北表示,当中职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变得阳光自信,个个都既有技能又有文化后,高职院校就会改变对中职学生的偏见,家长送孩子读职业教育的意愿就会增强,职业教育也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记者 刘磊 实习生 吴宇婷)
2023-05-26 19:57:34
2023-05-26 01:21:18
2023-05-26 01:25:05
2023-05-26 07:21:10
2023-05-26 01:31:32
2023-05-25 23:37:01